|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23 09: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6. 好的设计是不过时的 TimeLess
从数学角度思考,只要没有错误,每一个数学证明都是永恒的。所以数学家哈代会说:”丑陋的数学是在这个世界上是无法存在的”。以永不过时作为目标是帮助自己找到最佳答案的最好方法,如果你不想让你的产品被别人所取代,那你就只好做出那个最佳的产品。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大师的作品在任何时代都很有吸引力的原因了。
同样,把永恒作为目标也是一个避开流行趋势影响的方法。”流行(Trend)”会随着时间改变,它和”潮流”,”时尚”一样,每年,每个季度,甚至每天都不一样。但是如果你要设计出杰出的产品,你应该避开流行的掌控。拿三星和苹果做比较,三星的是典型的追求流行的公司,它的文化是紧跟用户的需求,用户要什么他们就做什么。而苹果的文化是要做出杰出产品,他们不是那种对用户言听计从的人,他们不关心当下流行什么,只关心如何找到那正确的答案。同样,如果看国内的创业热潮,很多idea是追求当下流行,常常照搬美国的最流行的东西或者概念,互联网概念一出一大堆,一会儿LBS,一会儿SOLOMO,一会儿Cloud Computing,一会儿Pinterest等等,媒体把概念炒的风风火火,不但没有帮到创业者什么忙,反而误导了很多人,以为找一个很火的概念就一定能做好,就一定能有人用。结果并不是这样,不论之前团购的火热,或者社交游戏”Draw Something”的火热,它们都是一个流行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慢慢淡入我们的视线。反之如果一个东西能够长盛不衰,那说明它的吸引力一定来自于本身的魅力,而不是流行因素的影响
既然好的设计是不受时间影响的,那么如何判断你的做的东西是否受时间影响呢?方法之一就是让你的作品对上几代人有吸引力。因为我们很难猜测未来是什么样子,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人不会关心当今的流行趋势,这一点和上几代人相同,上几代人也不会关心当下的流行趋势。所以,如果你的作品对今天的人们以及200年前的人都有吸引力的话,那么它很有可能对未来200年后的人还有吸引力。
7. 好的设计让产品被理解
好的设计可以让产品更容易被理解,许多设计者设计了半天,做的很辛苦,但是如果他解决的是错的问题,一切都白费。举个例子,20世纪中期伴随着包豪斯的影响,现代主义诞生后,出现了一股无衬线(San-Serif)字体的热潮,浪潮发展到最后,甚至现在所有的设计师在任何地方都在用Helvatica了,因为都知道这个字体是简洁的。的确这类字体是更加的纯粹化的字体,看起来的确很简洁,但是在字体中它并不是是你要解决主要问题,字体设计最为重要的目的是易于辨认,也就是让内容变的易读(readable)。传统的Times New Roman 字体是一种有衬线(serif)字体,他很容易分辨。还有很多很好的serif字体,例如Garamond,Baskerville,Carlson,Egyptienne等等。优秀的产品需要贯穿到每一个细节,就连小小的字体的选择都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对比。阅读工具prismatic的设计者为了选择一款合适的字体,对其各个字体的历史,发展和优缺点做了极其精致的分析:
Garamond是法国传统风格,始于1530年,它对比划的几何比例和平衡有着超前思考,其中的字体粗细交错带来了动态的平衡和易辩性。
Egyptienne 是基于Carendon模式的一种变形,它和现代的sans-serifs字体搭配起来非常合适。
serif字体本身的线条的粗细变化和平衡就跟中国书法一样,好的书法作品是不可能每条线都一样粗细,一定是交织的平衡。人类的视觉本身对不同线宽的交错就有着美的感觉。比如下图最左边是蒙德里安在”新造形主义”﹝Neo-Plasticism﹞里的作品,其中每个交叉的线条都有着不同的粗细。如果将同样这幅画的线条变成同等粗细,那这件作品的性格就淡了。同样根据人自然的审美观,细线条比粗线条要美,比较第二和第三张就能看出来
San-Serif字体并不是完全坏的,它可以作为很好的文章标题,但是让人伤心的是大多数设计师也许只知道Helvatica,好的san-serif字体有很多,比如Akzidenz-Grotesk,Univers
Akzidenz-Grotesk 起于1896年,受到很多字体的影响,从Baskerville, Garamond和Carlson中继承了几何比例的影响,将其发展到了新的一级。当代的Akzidenz-Grotesk字体遗传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它已经是被扩大后的字体族,这些风格到后来启发了更加现代的Helvetica,和Univers。
字体的设计最初是由印刷术带动的,欧洲人当时声称印刷术是德国人在1450年首次发明的,但是他们当时不知道,中国早在1040年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虽然现在中国先进存留的印刷物最早的已经是13世纪的,但是关于毕升的发明活字印刷的事迹是早已记载在11世纪北宋时期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了。中国的字体一直是一门书法艺术了,其影响扩展到整个东亚,但是如今写的简体字的我们,几乎连欣赏书法的能力都快没有了,前人在字体发展上的积累并没有很好继承下去,直到现在,中文在电脑上的字体只有那么几个,相对其他语言,差的太多。这样宝贵的传统文化的丢失,让人十分感叹。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