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设计师,是件十分骄傲的事情,在信息传递,图形图像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似乎占据了主导地位,用设计,用广告,用我们制作的每一个和谐的美体,在充斥着整个城市。但我们每天面对着日复一日的工作,重复,乏味,瓶颈,有时候也可能会疲惫……
2007年 从业
一切似乎是命中注定,一次机缘巧合让来天津为朋友送笔记本的我,误打误撞的进了某室内设计公司工作,从此就开始了我的设计生涯。对于当时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的我而言,这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
2008年 锐气
进入公司的三个月里,不是设计专业出身,仅凭借较好的软件功底开始了第一个装饰工程,完全没有章法就抄袭国外的装修设计,也不曾想过要考虑什么风格、定位、颜色,仅是依据个人喜好抄袭别人的作品,在东拼西凑的情况下,竟然侥幸过关,得到客户的啧啧称叹。那时的我可是意气风发,还真的以为自己了不起了。
那时在业界流行了那个“海峡两岸四地室内设计大赛”,据了解,这个设计大赛是集港澳台的精英在一起较量的平台,要想打响名堂,这将会是一个好出路。公司的同事们纷纷投稿参赛,于是我也自信满满地跟了过去,公司也对我寄予了很大期望。在那时我才意识到室内设计师和其他行业一样,只有通过历练才有机会突破,只靠天赋没有努力,通常只会是一事无成。
那一次,我真的输得很惨,连初赛都进不了。“见高就拜,见低就踩”或许就是这样子,周边同事们开始质疑我一直以来的作品,心情彷如被浇熄的熊熊烈火,在周遭一双双质疑的眼神中,我丢掉了所有锐气,也再没颜面留在这间公司。
2009年 成长
跌倒了,也得爬起来再哭。留开那间室内设计公司后,我转去了一间装饰小公司,继续在设计行业里摸爬滚打、虚心的学习着、变化着,忠于自己的初衷,爱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爱上美术,爱上设计,跌跌撞撞的一条路,决不允许自己有丝毫的放纵和退缩,并要求自己一直坚持下去。
这一年,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习解室内设计中用到的各种类型和特色的室内陈设品和器件饰物,包括家具、灯具、地毯和瓷砖、油漆等家居建材知识。
渐渐的…我不用再瞻仰别人的作品,不需要追随别人的脚步,装饰的工作可以轻松驾驭。脑中似乎有了清晰的轮廓,那个轮廓也通过多次的项目成品告诉我,我已经具备了独立创作的能力,开始承接一些非公司的大型室内设计项目。
2010年 挣扎
这一年,我又开始纠结了,不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这个行业。
与其说自称室内设计师,我觉得叫包工头更好听点,因为包工头的名声比设计师好多了,它象征着你过着腰缠万贯、醉生梦死的生活。也可以称自己是装修佬或者泥水佬,因为它至少表示你还有一技傍身。而称自己是室内设计师,那只能表明你自己是一个毫无生活保障的人,严格点说是一个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保障的人。
在看到圈内大师级别的人物,与其它设计类行业高手的薪资差距,也看到到业界内很多设计师们将这个行业搞得越来越廉价…参赛买奖、自我炒作已经是家常便饭,我们熬夜、劳神,牺牲健康所付出的心血所做的项目也变得是昙花一现,客户老是点名要那些“名设计师”做设计,仿佛自己的存在也变得有点多余。
出路在哪里?以后怎么办?这种挣扎的感觉充斥在这一年中,毫无目标的做事有时候觉得让人窒息,所以我在QQ简介里常年挂着这么一句话:“天啊,我肯定活不到26岁,但眼睁睁地我活过了2010年……
2011年 展望
2011年4月,我还是坚持过来了……经过一年多的“颓废”,我总算清醒过来。在我耳边又再响起了“海峡两岸四地室内设计大赛”这个比赛,而且这个比赛也越来越具有权威性了。时隔三年又再让我听到这个比赛的消息,我觉得这或者是上帝的旨意,有些事我是要再试一次的,因为我相信有能力的人,烛光可以照得更远……
以上是一段矫情的个人经历概括,希望论坛上的你们通过这些文字看到我的坚持,在无助的时候给予你们力量,面对无法预料的未来,只要相信自己可以,相信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穷的就好。也希望大家在这次比赛中祝我成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