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一霎那,就转身进入了教堂的大厅,眼前一亮。三面实墙的大厅里,有一整面墙消失了,代之一块巨大的玻璃,透露了外面所有的景色,青天、碧水、绿树;目光的正中心,是一个伫立在水中央的白色十字架。我正发呆,突然背后出来一个人,几乎吓了我一跳。原来是教堂管理员,他告诉我,这里一般只用来举办婚礼仪式,平时没什么人来。为了展示婚礼时的效果,他按动墙上的按钮,那面巨大的玻璃缓缓地打开。外面清凉的风透进来,水声重新响起。我不由自主地向水边靠近,有一种需要屏住呼吸的感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眼前的情景,和中国古人描述的意境,有某种惊人的相似。凝视着远处的十字架,我感到梦幻一样的冲动:如果这时有人握住你的手问“愿意和我度过终生吗”,谁能拒绝说“我愿意”? 我就在这种情绪里,在这个小小的婚礼教堂里流连许久。脑子不是那么清醒,只记得赶紧按快门拍照,别错过了光线和时机。除了个别角落,教堂里里外外都是清水混凝土墙,就是没有经过饰面处理的、光光的水泥面,它是安藤建筑的标志,也叫素混凝土。它既是建筑的结构,也是表面的装饰,以绝对的坦率呈现建筑材料的真实。现在国内许多设计师也喜欢用素混凝土,但有一点要注意,除非你有一流的施工队和施工管理,不要轻易使用。在建造过程中的任何一点不认真和不精细,都会在混凝土墙面上留下难看的纹路或疤痕,而适得其反。就像时尚专家给女人的建议:如果没有魔鬼身材,最好不要随便暴露。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好到一定程度后,坦率才成为值得欣赏的品质。 

这个水上的小教堂显然有空谷幽兰的气质,能够安静、坦然地展示自己内外的一切。读书时,在无数建筑杂志上、书里,我看到它的图片、别人对它的评论与赞扬,觉得是众星捧月的光芒。但走到它跟前才发现,它实际享受的只有自己面前的一片净水、和与之遥遥相对的十字架。它们像情人一样无言面对,无声地诉说,度过年年月月。偶尔,有新娘在这里结束她的爱情憧憬,走上婚姻的长路,不知是幸福还是更多的困惑。 安藤忠雄的作品很少有在日本以外。在美国,我工作的城市St.Louis(圣路易斯),碰巧就有他唯一一个海外的公共性建筑—普利策基金博物馆。一次,我的同事在博物馆参观,无意间听到两个人的对话,是当地某教会的人请教该馆人员,如何把安藤大师请来做设计。原来,他们看中了安藤的设计风格,向他发出慷慨的邀请:设计想怎么做怎么做,费用要多少给多少。结果呢,大师拒绝了!搞得教会的人非常郁闷。大师一定有大师的想法,这样的条件他不接受,他想要什么呢? 

拒绝了优厚条件的安藤忠雄,曾经为一个他关注的项目等了七年,直到终于获得业主的委托。他说,做建筑师要具有理想,而如果他的建筑能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则是他最满意的事。明星建筑师安藤忠雄,信奉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工作和甘于寂寞。 今天,我们中国的建筑进入了一个戏剧化的时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建筑师显得空前重要,明星式设计师也此起彼伏。但是,狂热会趋于平静、喧嚣迟早会过去。我想,对于相信理想、打算追求理想的人们,与其学习明星不屑一顾的风范,不如认认真真研究他们的作品,和作品背后的精神力量。看到安藤的水上教堂,我相信,能创造出如此纯净空间的人,一定有一颗纯净的内心。而保持纯净,在我们这个热闹得近乎杂乱的时代里,你,愿意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