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不同的角度,衍生出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视角,也体现了不同媒体的定位,下一个话题我们从媒体人角度来聊一聊家居行业,今天请到都是不同特色的媒体,大家可以发挥不同的特色来说一说。从马主编开始。
【马小蔷】:我们的杂志并不是一本实用性的杂志,和大多数的家居媒体最大的差别在这里,但是这种实用性不是工具也是一种工具,可能对于消费者这个房子刷什么样的漆,什么颜色最合适,或者说地板如何铺,选购什么地板,对这些东西在我们杂志里不会体现,因为我们的口号叫寻找世界上最美丽的家,我们的家都是世界各地的,也是不同人群的。有一些是国外很有名的建筑师,设计师,还报道过服装设计大师的家,当然还报道过一些有钱的人在沙漠里的房子,是帐篷的或者木头的小屋,我们的目的是弱化了这个人群他的阶层或者他的身份和地位。更多的是告诉大家,人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对家的布置是人们生活的反映,这个家如何布置,选择住在哪里,什么样的房子,什么样的风格,更多的应该体现你自己的自我的个人的自由、喜好,甚至包括你的精神境界上的一些东西。对于我们大多数的读者来说,大家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可能实用性的需求更强烈一些,但有的人是有自己的品位,他需要多去见识一些东西,我们杂志就是体现这样的作用,让大家多去经历,多去看看,多去感受,之后回过头来一下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需要在什么环境里,自己需要什么,从而发现这些东西,体现自己的个性和自由。
【主持人】:马主编从比较"虚"的精神境界的角度去讲,下面请我们现实派的吴厚斌先生谈一谈他对家居行业的理解。
【吴厚斌】:2005年马上要过去了,回顾这一年家居行业发生的一些事情,从行业的角度,我们北京现代商报不太关心产品降不降价,但是我很关心这个产品降价的背后是什么,我也不太关心新闻事件本身,我关心新闻事件背后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新闻事件。我把2005年家居行业发生的一些事情总结出六大特点。
第一大特点,应该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说到博鳌居家论坛上,有焦点网的总裁龚宇先生曾经感叹过一句话,一个六千亿的产业怎么就没有领袖人物,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2005年家居行业开始寻求话语权,从刚刚结束的北京影响力评选可以看出一点。因为城外城成为了北京十大影响力品牌之一,而我们家居行业参加评选的人有几个,一个是城外城和它的老板刘长河,一个是居然之家和居然之家总经理汪林朋,还有爱家家居董事长王蓓和东百发集团的事长马雪静。
居家行业开始寻求话语权,预示着这个行业长期以来居于房地产行业下游声音很微弱的趋势慢慢在改变。
第二个特点是概念炒作越来越升级。举一个最大的例子那就是关于地板行业的E0商标之争,从三月份圣像推出"E0"概念强调甲醛含量低于0.5毫克/升,健康地板概念开始,很多地板就开始跟风,甚至中国林产协会的会长张森林不得不出面发出这样的感叹,说真正能达到E0标准非常难,甚至很多是借这个风吹牛,我就曾经做过一篇报道叫:搭"E0"车吹牛皮。到11月份更升级,科诺把已经注册的E0搬出来,引出一场混战,到现在没有打完。
我觉得"E0"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百姓的健康,如果这些品牌都能够真正把自己的产品做的非常好,做的非常放心的让老百姓去用,这个概念本身也不存在什么意义了。
第三个特点是家装公司在人们看起来是计算机设计师加马路游击队开始展露头角,在博鳌论坛上东易日盛董事长陈辉就说,你们以后不要叫我家装公司,谁叫我家装公司我跟谁急,因为我现在不仅仅是搞一帮游击队装修,我现在开始整合这个行业,我也要提供橱柜,提供家具,提供整体设计方案。在这个行业还看到另外一个黑马式的企业就是科宝博洛尼,老总蔡明非常明确地说我只做买房的30%消费者的生意,我就是高端。科宝博洛尼最开始是做做橱柜的,现在做的是家居整合方案,甚至形成了非常强势的品牌。
第四个就是一些业态,一些企业开始走向联合,一个有代表性就是五大专业市场结成联盟的市场,比如闽龙陶瓷市场,十里河灯饰城,还有李文锁城,还有十里彩虹布艺城,联合的最大优势是没有一种产品是相同的,在五家企业卖场里卖的产品是没有一种相同的,所以异质化的联盟有别于过去以价格为纽带的联盟,他们提供互动营销,同时能提供达到宣传的最大化。比如十里河灯饰城打一个广告,把四家的宣传也带上去,这是非常好的联盟,有利于行业,同时有利于消费者。
第五个特点,单纯的家居建材的消费已经向开始推销生活方式的转变。可以看到有两个企业做的比较好,一个是依利诺伊,去年史小燕获得十大人物奖,她是一个人物的原因是她的理念非常好。比如她说在产品里有三个"三之分一"的产品定位,第一个"三分之一"跟宜家的产品一模一样,第二个"三分之一"我跟宜家的产品一样,但是价格低,第三"三分之一"我的产品是独特的,别人找不着。消费者的心态是这样的,跟宜家一模一样的产品竟然比宜家还便宜,于是接受了,而真正有个性,有创意的产品就成为它的附加值,能够提升品牌形象。
第二个企业就是百安居,今年收购了欧倍德旗下13家店面,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家居卖场的老大,但是现在它的业务开始转型,在国外百安居可能是卖园艺产品、电工工具,标准化的产品比较多,但是在国内不但转型为一个整体设计方案的公司,通过家装的设计带动建材的销售以及其他产品的销售,而且在12月25号开了北京的一家新店,已经把软装饰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占了三分之二,这个动向说明在老百姓的居家装饰过程中,与生活有关的床头边上的这种东西应该是非常彰显一个人的个性,这是生活方式的推销。
第六点应该是破坏这个行业发展的,就是假新闻冒出来。某些自以为是的策划人做了一些炒作,但是炒作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站在行业的角度,为行业谋福利的角度,一个非常典型的某洋家具超市搞了一个限价打假,事实在北京过去家居供应十套,现在不能供应十套,只能供应三套,原因是因为仿冒太多,受到损害,但是你仔细一问就知道了,限量和打假没有关系,所以这是假新闻,无非是为了抬高身价,觉得我这个产品好,现在越来越短缺了,你快来买,消费者不是傻子,但是给行业造成很大的影响。我发现北京的主流媒体还有全国的媒体都做了大篇幅的报道,做了很多的新闻,媒体的视角是以这个产品是否很高端,是不是外国的,而不是从消费者的角度,事实上这件事情炒作成功的话,对消费者带不来好处,价格会提升,消费者有好处吗?另外真正要限量,对国内很多家具有损害,就变成国内的都是假的。如果从行业整体发展角度来讲,企业一定要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的时候,要非常非常了解这个行业,同时一定要站在行业的角度,维护行业大局角度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