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vray材质库
查看: 4906|回复: 6

[资料] 鲁班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4

主题

1205

回帖

153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533
发表于 2005-3-17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鲁班经〉鲁班,本名输般。输是他的姓,当时人尊称他为“公输子”。因为他原是春秋末鲁国人,并且“般”与“班”同音,故在民间常称他为鲁班,在有些古籍里也称他为“公输盘”、“公输般”或“鲁般”。

鲁班生于一个世代工匠的家族——公输族,是我国古代有史书记载的最早的能工巧匠的创造发明家之一。关于他出生的年代,根据明《鲁班经》记载,说是鲁定公三年,即公元前507年。古籍上有“古之巧人”、“至巧”之称,在民间历代奉他为土木工匠的祖师。鲁班所处的时期是春秋末期,那时列国纷争,奴隶制日趋崩溃,封建制日趋兴起。鲁班早年就有发明创造,但在鲁国没被重视,于是不怕路途迢迢,千里跋涉到达注意招聘天下贤才的楚国,参加建设。在这里,他的聪明才智也得以充分的发挥。关于鲁班的发明创造,存在严重真伪不分的现象。现只能从仅存的史料和民间传说中分析。
(1)、云梯:是古代攻城用的器械。《墨子·公输》记载:“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战国策·公输盘为楚设机章》写到墨子往见公输般时说:“闻公为云梯”。二者皆证明鲁班造云梯的事迹。
(2)、钩强:钩强也叫“钩拒”、“钩巨”。是古代水战用的器械。据《墨子·鲁问》记载:从前楚越水战,因“楚人顺流而进,迎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难。越人迎流而进,顺流而退,见利进,见不利则其退速”,致使楚败于越。楚为改变这种战局,在鲁班初到楚国后,就首先让分制造了这种兵器,对败退的敌船能钩住,对进攻的敌船能抗拒。
(3)、木鹊:一种以竹木为材的飞翔器械。据《墨子·鲁问》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4)、木工工具:春秋战国时期,建筑木工的生产技术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鲁班和当时的工匠建造房屋、桥梁,都离不开木工工具。《孟子·离娄》说:“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足见当时已有“规”与“矩”。现在沿用的曲尺,可能是鲁班在“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木工称它为“鲁班尺”。
(5)、造季家墓:《礼记·檀弓下》记载:“季康子之母死,公输若方小。敛,般请以机封,将从之”。历代关于鲁班的传说记载很多,难以辨明真伪。总之,鲁班靠他的艰苦劳动、努力钻研的精神,在建筑、土木、器械等方面有过很多的创造发明,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提示:网站下载资源都有备份,如遇到下载地址失效请及时联系管理员(QQ:3459039404)恢复下载地址(个别无法恢复会退币)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4

主题

1205

回帖

153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533
 楼主| 发表于 2005-3-17 0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园治》作者计成:字无杏,号否道人,明代杰出的造园艺术家,生明万历壬午年(1582年),自幼倾心艺术,擅长书画,游历了天南海北的名山大川,丰富了创作思想,并立志开创立体的山水艺术。天启三年(1623年),计成到武进为罢官文人吴玄造园,将传统的山水画记,综合了文论、诗论及地方民俗、历史文学、园学工程技术熔铸一炉,营造了一处精巧的人间仙境,名为“东第园”,从此名声大振,并先后设计建造了常州的“吴园”,扬州的“影园”,仪征“寤园”,后经安徽太平府又鞍山名士曹无甫提议用文字图样把造园的方法记述下来,以传后世。1634年,具有二千多年造园史的中国,出现了第一部园艺专著《园治》,流传至今,被尊为中国造园史上的至宝。该书不但影响我国,而且东渡传播到到日本及现在的西欧,成为造园学的经典著作。

     《园治》作者计成:字无杏,号否道人,明代杰出的造园艺术家,生明万历壬午年(1582年),自幼倾心艺术,擅长书画,游历了天南海北的名山大川,丰富了创作思想,并立志开创立体的山水艺术。天启三年(1623年),计成到武进为罢官文人吴玄造园,将传统的山水画记,综合了文论、诗论及地方民俗、历史文学、园学工程技术熔铸一炉,营造了一处精巧的人间仙境,名为“东第园”,从此名声大振,并先后设计建造了常州的“吴园”,扬州的“影园”,仪征“寤园”,后经安徽太平府又鞍山名士曹无甫提议用文字图样把造园的方法记述下来,以传后世。1634年,具有二千多年造园史的中国,出现了第一部园艺专著《园治》,流传至今,被尊为中国造园史上的至宝。该书不但影响我国,而且东渡传播到到日本及现在的西欧,成为造园学的经典著作。
     《园治》作者计成:字无杏,号否道人,明代杰出的造园艺术家,生明万历壬午年(1582年),自幼倾心艺术,擅长书画,游历了天南海北的名山大川,丰富了创作思想,并立志开创立体的山水艺术。天启三年(1623年),计成到武进为罢官文人吴玄造园,将传统的山水画记,综合了文论、诗论及地方民俗、历史文学、园学工程技术熔铸一炉,营造了一处精巧的人间仙境,名为“东第园”,从此名声大振,并先后设计建造了常州的“吴园”,扬州的“影园”,仪征“寤园”,后经安徽太平府又鞍山名士曹无甫提议用文字图样把造园的方法记述下来,以传后世。1634年,具有二千多年造园史的中国,出现了第一部园艺专著《园治》,流传至今,被尊为中国造园史上的至宝。该书不但影响我国,而且东渡传播到到日本及现在的西欧,成为造园学的经典著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4

主题

1205

回帖

153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533
 楼主| 发表于 2005-3-17 0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物志》——文震亨 著
    本书节录介绍了法糊、装褫定式、裱轴、裱锦、藏画等,其中关于画匣、悬画月令的说明颇有新意,还能帮助我们了解书画名家和著名法帖。
    书中还对各类家具一一作了具体分析和研究,对家具的用材、制作、式样分别给予优劣雅俗的评价。明代高濂编著的《遵生八笺》还把家具制作和养生学结合起来,提出独到的见解。这些书籍的出现指导了家具形式的设计和制作生产工艺的提高,并丰富了家具制作的理论体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4

主题

1205

回帖

153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533
 楼主| 发表于 2005-3-17 0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工记》是先秦一部重要科学技术著作,是春秋末年齐国人记录手工业技术的官书,也是一部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总汇。

    《考工记》全书记载的范围很广,书中主要记述了有关百工之事。分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植之工六部分,分别对车舆、宫室、兵器以及礼乐诸器的制作作了详细记载,是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文献。车辆在商周时期主要用于作战和狩猎。商代的车系由车辕、车舆和轮、轭等部分构成。还有马具和辔饰。考古发现商代”车马同坑”,说明车是用马拉的。战国时已有马用挽具、马鞍和马蹬。《考工记》中记述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车工艺规范。书中提出的制作车轮工艺的十项准则是商周以来长期造车和用车经验的总结。

  令人可惜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和社会动荡的原因,特别是秦朝统治者的“焚书”暴政,这部珍贵的科学文献一度散佚,直至西汉才重新问世。当时河间献王开献书之路,有人献《周官》五篇,失《冬官》一篇,悬赏千金而不得,于是将《考工记》补入代替,所以《考工记》又叫《周礼.冬官考工记》。

    《考工记》中包含的力学知识很多。书中对车轮在地面滚动时地面阻碍车轮滚动的现象作了详尽的分析,并指出了其中包含的滚动摩擦的科学道理。《考工记》中对与弓矢有关的空气动力学知识也进行了探讨。《考工记.矢人篇》上对羽箭在飞行过程中箭羽所起到的平衡作用,对箭杆本身的弹性变形对飞行路线的影响等进行了十分出色的记载。表明当时的制箭工匠们在制作弓箭是经过了周密的观察和反复的实验。   
    《考工记》中对惯性现象也有明确的记载,书中指出“马力既竭,輈犹能取也。”意思是说,马拉车的时候,马虽然停止前进了,即对车不再施力了,但车还会前进一端距离。此外,《考工记》中还记载了一些其它的力学知识如力的测量、斜面受力分析、材料强度和建筑施工中的一些力学知识等等。

  《考工记》中对于弓的材料选择,增加弓的弹力、射程和射速以及加固和保护弓体等问题作了探索;也探讨了箭矢在飞行中的平衡和定向问题。书中对”弓人”、”矢人”和”冶氏”的专门分工、制造程序都有详细的技术规定。

  《考工记》中记术了当时盛行的钟、喜、磬等乐器的制作技术,并对钟声的来源、钟声的频率和音品等声学问题作了定性的描述和探索。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县发掘出了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了编钟、编磬、喜和瑟等八种乐器共124件。这些不但印证而且超过了《考工记》中有关文字记载的科学内容,说明这一时期人们在造钟技术和音律知识方面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考工记》中还记述了有关练丝、染色和皮革加工技术。并对周以后的城市规划和宫殿建筑作了初步总结。它记载的都城制度是:”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些对后世的宫殿、寺院、庙宇、住宅的平面布局都有很大影响。《考工记》中还涉及到分数、角度和标准量器、容积的计算等数学知识。《考工记》全面地反映了春秋以前及春秋期间手工业生产发展的状况、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理论的成果。

  通过《考工记》的记载,我们知道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人就已经认识到了物体发声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之间的关系。《考工记》中记载:“凫氏为钟,……薄厚之所震动,清浊之所由出。”意思是说薄钟和厚钟的振动是声音清浊的来源,这里清浊将的是音调的高低。我们现在知道音调的高低由振动的次数决定,而振动情况与发声物体的厚薄有关。但是中国古代工匠在公元前三世纪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道理,并投诸与实践。《考工记》中记载:“磐人为磐,让则磨其旁,已下则磨其端。”意思是说,当石制的磐体发声太高,则磨磐体的两旁,使其变薄,振动次数减少,声音就正常了;反之就磨它的两端,使磐体相对变厚,因而提高振动次数,声音就正常了。此外从《考工记》记述制钟、制鼓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工匠对声音的音品、响度等概念也有一定认识。?

  《考工记》中对春秋时期,中国古人所掌握的测温知识也有记载。据《考工记.轮人篇》记载,当用火烧烤一根木条并希望把它弯成轮牙时,只有恰当的控制火候,才能使木条外不断绝、内不折裂,旁不弯曲。在论述熔铸青铜合金时,书中明确记载要先把铜熔化再加进锡料(含有锌、铅),并对冶炼过程中火候、合金颜色的变化进行了准确的描写。今天我们知道,在熔铸青铜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特别要注意缩短液体合金在高温下停留的时间。因为组成青铜的几种原料:铜、锡、锌等,铜的熔点最高(1083°C),锡、锌等熔点都远低于这个温度。所以现代冶炼青铜时,都总是先把铜熔化,然后加锡、锌等原料。但中国古人在两千多年前,就掌握了这个诀窍实在难能可贵。

  在《考工记》的卷首,概述了当时工商业蓬勃兴起、手工业高度发展和分工日细的特征,这表明《考工记》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春秋时期手工工业生产中各种工艺技术和操作经验的总汇,是对中国自上古到战国初期的手工艺科技知识的总结,对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6

回帖

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
发表于 2005-3-21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主题

69

回帖

6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7
QQ
发表于 2015-7-14 11: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主题

69

回帖

6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7
QQ
发表于 2015-7-14 13: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室内设计工具箱

QQ|手机版|Archiver|室内人 ( 辽ICP备05022379号 )

GMT+8, 2024-4-20 06:24

Powered by Discuz! X3.5关于室内人 | QQ:3459039404(客服) | Email:snren_com@163.com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