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vray材质库
查看: 7073|回复: 13

如何把设计思维从A杯打造到E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59

主题

1007

回帖

7253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7253
发表于 2016-10-18 13: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蒙汉岳

161018-06_snr.jpg
正文开始。
回想一下我做设计也已经10余年了,可是说来惭愧,好像并没有做出什么门道。之前设计一点小家装 ,服务一下地产商,懵懵懂懂好几年就这么过去了,心里一惊:不能这样了。
这些年各种设计堂会跑的也不少,见贤思齐,总想在大师们那里学点绝招什么的,但是后来发现用处不大。因为大师们都有自己特别的成长经历和成长背景,大师们之所以是大师,恰恰是因为他们不同与常人,而不是相同。
161018-07_snr.jpg
因为刻意的站开和滚远了一点我们室内设计这个行业,反而有了一点多余的“带宽”去关注了一些其他的事请,多多少少的有了点新认知。恰好之前写了一篇文章是讲我所认知的这个时代的。今天干脆聊聊我作为一个挺low的设计师是怎么思考自己和规划自己的。嗯,药不能停,下面给大家聊聊我喂自己的药。

161018-08_snr.jpg

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
王东岳先生曾经说过:“生存结构、思维方式、遮蔽性是文化的三要素。”所以说,任何的团体、组织、个人,都多多少少的活在遮蔽性里,室内设计师也不例外。而我们的遮蔽性来自于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思维方式又来自于我们的生存结构。
161018-09_snr.jpg

举个例子,我们有个成语叫“井底之蛙不可以言海”,那么在深井中的生存环境,就是这蛙的生存结构。你的食物(业绩)来自那里,你的风险和危险来自那里(竞争威胁),你的学习手段也来自那里(反馈手段)。于是,青蛙在这个结构里获取的所有认知,都是有益于在这个环境里生存的。青蛙把这一切的认知(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固化为了思维方式,因为在这个环境中,这种求解的公式是最正确,最有效的。所以有一天一只鸟告诉青蛙“世界那么大,你不去看看?”的时候,这个蛙会嘲笑这只鸟,他觉得:“你个大忽悠,天怎么会那么大?地球怎么会是圆的,怎么会有大海?”其实这就是青蛙的遮蔽性。

161018-10_snr.jpg

所以我在想:黑夜(生存结构)一定会给你黑色的眼睛(思维方式),但你真的不一定用它来寻找光明(遮蔽性)。

所有个体的效率的不同都是学习的效率不同
那么我们的这行业有没有遮蔽性?当然有。
那么这种遮蔽性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呢?
我想那就是:
第一:视角维度单一。
第二:学习效能低。
161018-11_snr.jpg

那好,先说或视角维度单一。
我不知道何时起,很多室内设计师把一些超验的东西当做方法告诉其他人。把设计这件科学和艺术之间的事,搞得披头散发、烟雾缭绕、亦巫亦医、不僧不道的。

161018-12_snr.jpg

其实我是非常抗拒这种非理性思考的,关于这方面可以参考我的偶像张星先生的文章《自我检讨与行业思考之——狭隘》。
.....提示:网站下载资源都有备份,如遇到下载地址失效请及时联系管理员(QQ:3459039404)恢复下载地址(个别无法恢复会退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59

主题

1007

回帖

7253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7253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了,请导播再次把镜头切换给刚才那只井里的青蛙:
炎炎夏日,青蛙往井口看去,星光灿烂,青蛙们高兴大声的叫:“呱…”于是整个井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回音:“呱.呱..呱……呱…………呱…………………呱”是的,这声音很热闹,很洪亮,也很缭绕,甚至可以分出声部。但是,本质上却是只有一种声音:“呱”
我每次打开微信,我的室内设计师小伙伴们发的内容几乎是差不多的(同一视角维度,甚至就是相同内容)。我觉得我朋友圈里有几百上千个同业朋友,而我只看其中10个人的朋友圈,我获取的信息和关注1000人是同质的,差别并不大。我想,这也许说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也许和青蛙一样掉进了管状视野当中,我们所有人都在往一个方向看,我们的信息的重叠度非常高。也许我们陷进了这个行业的“回声屋”,相同的信息像回声一样反复强化,我们几乎听不到其他的声音了。我们接触不到其他的信息了,遮蔽性又一次的发挥了它的作用。
于是我在想,世界那么大,我真的不要换一副眼镜再去看看吗?于是我想我们应该尽量的扩大自己的认知边界,学习一些完全不同的知识。
161018-13_snr.jpg
假如给高迪一台3D 打印机
接下来,我主要讲讲效能的问题。
这段日子,亲历了一些事情后,发现人的效能何止相差千百倍。一方面这是由于价值网络的势能不同造成的,另一方面,我认为这本质是一个学习效率的问题。所有个体的效率不同,都是学习效率的不同。因为只有学习才能让我意识到我的遮蔽性,只有学习才能让我有能力切换生存结构,突破思维方式的封锁。
但是,学习的方向和对象要正确,才能在学习这个事上有效能。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我们现在很多的技能都在退化掉。 比如在BB机时代,我还能背出许多人的电话号码,可是今天我除了自己和家人的号码之外几乎谁的电话号码也记不住了。再比如之前开车记路,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可是现在我出门去不熟悉的地方就开导航,我记路的技能也退化掉了。
是的,我记电话号码的技能其实是外包给了我的智能手机,我的记路的技能外包给了GPS。你看人类的进步,本质就是科技代偿,我们进化不出翅膀,可是我们可以造飞机,我们不是千里眼顺风耳,可是我们有卫星电视,所以科技在替代我们进化。而这种进化带来的好处,就是不再让人把时间浪费在学习低端技能和知识上,从而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高阶的知识。
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学习手绘的文章,如有兴趣,可扫描二维码了解一下。


其实我想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我强烈的认为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强有力的大脑,有创造性的想象,而不是对手艺的迷恋。其实室内设计行业里的每一个企业主都明白,大学刚毕业后,学了一手的好手绘的小伙伴是做不了设计工作中比较高阶的部分的,比如:杀单销售,开平面,出概念方案,也就是说,他无法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家装除外)
同时,手绘画图的目的是为了描述和沟通,我们回头来看科技代偿的趋势。过去几十年来,我们在设计专业上描述复杂和沟通是不是比50年前、100年前方便多了呢?我想我们取得了效率巨大的飞跃和提升,根据摩尔定律(注: 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计算机技术每过18个月,价格会便宜一半,而速度提升一倍。)技术的进步是加速度的,是指数级进化的,我相信在很短的时间里,有关于设计的图面技巧的能力,将逐渐的被越来越简单的软件外包替代,而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思考和创造的能力,能够面向未来的能力,将更加的凸显价值。
其实对中国设计师而言,我们的教育偏重记忆和重复式的机械训练,甚至在逻辑方面也几乎是套路的方式在教育(其实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设计师是没有受过系统的逻辑训练的)。
而记忆和机械式训练是面向过去的,即使是逻辑也是面向当下,面向既有事实的,这些都不代表面向未来。而我觉的所有的学习和自我培养当中,最重点关注的应该是创新的能力和对未来的想象力,也就是说是一些高阶的技能。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跨域现实当中的种种遮蔽和限制,面向未来创造出现在尚不存在的东西。
我有个大胆的预测,随着穿戴式交互建模的技术的发展(想象一下钢铁侠里的人机对话场景)以及3D打印的逐渐家庭化,设计本身试错的成本越来越低,以及对基础技能的依赖越来越小。设计将来一定极大的繁荣,并且人人都可以设计自己喜欢之物并打印出来,其中特别出色的可以卖给其他人。如果这样的时代来临,我们能做什么?什么又是我们不可替代的价值,我想我们每个人只要思考便会有自己的答案。

161018-14_snr.jpg

今年年初在美国的CES上,我看到了铺天盖地的中国3D打印的厂家,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能够时光穿越回到过去,教会高迪先生使用3D打印技术,这将会对高迪先生的创造力和效率产生多麽大的推动力!我相信这个世界会出现更多设计奇迹。

161018-15_snr.jpg

一般人看到已经存在的事物会说:“为什么这样”
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并问自己:“为什么不这样”----萧伯纳
砖头是垃圾也可以是建筑
我们聊过了学习方向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了解结构的问题。
每天,我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微信,让朋友圈带给我们最新的资讯。我们一天当中,不停的在各色文章案例之间穿行、点赞。一天下来,好像看了很多,又好像一无所获。你在一个QQ群微信群里参加了讨论,又在一个热帖下看大家的留言,你好像懂了一点什么,但很快就忘记了。

161018-16_snr.jpg

以上这些你是不是躺枪了?其实我也一样。但我发现一些特牛的人不这样。
牛逼的人不是不用微信、不看帖子、不上QQ群,而是牛逼的人在心中有一个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在这个相互勾联的知识体系中,所有信息都有自己的去处,并且和其他信息相互关联。当你看过一则碎片信息,由于你没有知识结构,所以很快你就忘记了。哪怕你知道那是很重要的信息,你也不知道该如何使用。更不知道如何举一反三的生产出新的知识。
因为你的知识没有结构化,所以信息输入后和你脑海中的已有的知识无法产生化学反应,也无法存档入库。更可怕的是,这个结构化的进程是加速度的,大家都滚过雪球对吧?越大的雪球滚起来变大的速度越快。其实学习也一样,由于结构不同,所以学习之间的效率相差千百倍。
161018-17_snr.jpg
“返回上一级目录”式的思考方式
那什么是知识的结构化呢?  在我们成象设计公司,我们有个专业的名词叫做“返回上一级目录式的思考方式”。
比方说我是一名设计师,我面对室内设计这个行业,我大体的认知目录和我们的电脑上的文件夹管理体系很像。比如说,我点开室内设计这个文件夹,会发现有平面、物料、灯光、软装等等的子目录,当然如何创建子目录大家因人而异。假如你在点击了“灯光”这个文件夹,里面又会有,灯具,色温,照度,等等等的子目录

161018-18_snr.jpg

那好,请你再次想象一下,如果这次我们在选择在室内设计这个文件夹时不是往下级目录不断点开,而是点一下返回上级目录,那你会看到什么?如果你连续点几十下以后会不会是这样:

161018-19_snr.jpg


你看, 现在我们可以拿室内设计这个文件夹作为基点,拿基点的上层和下层来分隔我们的知识了,越往上的目录越宏观基础,越往下的目录越具细分。我个人一般把上层目录的检索出结果称之为远因,把下层目录的检索出的结果称之为近因

161018-20_snr.jpg

远因,近因,有什么用呢?
举个栗子:
你问一个女孩为什么会在街角那个明亮精美的蛋糕房,买了一块巧克力蛋糕?
女孩回答说:“因为这个店很温馨,装饰的很好看,自己当时心情不错,于是就去消费了一块蛋糕。”  那么女孩说的这些理由就是近因。然而,当你开始思考检索女孩为什么会觉得这个店温馨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店的布局和灯光能给人安全感。
当你再进一步思考更核心的问题:女孩为什么爱吃蛋糕?你会发现,女孩其实喜欢的是甜味,是高脂肪、高热量。同时你会发现整个人类都偏好吃高热量的食物,于是你又发现这是进化的自然选择的结果。--------因为在自然选择的进程中,那些在基因层面不偏好高热量的猴子,在某些食物稀缺的时候,由于没有偏好高热量食物的习惯,所以没有在体内积累足够多的脂肪而被饿死了,被淘汰掉了。
那么,这个时候,女孩告诉你的她的心情和店面装饰等等都是属于近因层面的,而不断的在返回上级目录检索思考得出的隐性的内容,属于远因。
161018-21_sn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59

主题

1007

回帖

7253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7253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3: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原理
你也许会问我,“远因”、“近因”关我毛事?我告诉你,关系很大!因为我个人认为未来设计师必须要向产品经理的方向进化,而产品经理必须打通近因远因,要回到底层代码,要回归初始条件,回归到第一原理。
161018-22_snr.jpg
好吧,一如既往的先让我们把蛋扯得远点,先解释一下第一原理。
有人说如果乔布斯的灵感来自于文科生的直觉。那么马斯克(特斯拉的CEO)的力量来自遵循理科生的逻辑,当年曾主修物理学的马斯克把自己的思想武器归结为“第—原理”式的推理方式,即遵循并运用物理学的思维框架,即把问题还原归纳到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再向上进行推理。
其实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在更早的远古时代,人们都以神话和传说来解释世界,这本质上是—种类比和隐喻式的思维。而古希腊则开始了从“讲故事”到“讲道理”的思维方式的演变。人们用逻辑和概念化的模型和理论来解释宇宙,从而种下了科学的种子。亚里士多德则把这种思维总结为“第一性”智慧。
同样,物理学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反直觉的,因此更富挑战。在马斯克看来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习惯依赖直觉,用类比和归纳进行思维,这样只能是在同样的范畴内积累和堆叠,不断重复和完善已有的模式而不会产生超越性的突破。只有基于“第一原理”的思维框架,才能抓住问题的根本和核心,设想事物应当存在的理想状态,而不是受限于现状,由此推演出产生质变的突破性答案。在马车的时代,用类比的思维只能培育更快的马匹、造出更好的马车,而用“第一原理”的思维框架才能发明出汽车。所以,要想自由创新,首先要了解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遵循“第一原理”,亦可以抓住不同领域之间相通而同构的本质,运用跨界整合的系统性思维创造性地解决根本问题。
(以上蓝色部分文字摘自于晨先生演讲)
正如我第一篇文章里说过垂直边界的消失带来了所谓甲乙方的消失,这个是整个互联网世界的趋势。这其实放在大的社会背景上讲就是:原有横向专业的分工不再那么的重要。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认知,必须回到事物未被分科分工之前的样子。你有没有这种对关键节点的提炼和跨越能力成为了创新和创造的关键。
目前,我并不太认可有些(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所谓的跨界,因为他们的跨界不过是从一个社会分工转换到了另一个社会分工,明明是转行,怎么是跨界?分科,分工的界线还好端端的在那里! 只有你让这条分工的边界和鸿沟消失了,这个原本是边界的地方,生态改变了,更加的繁荣,并且进化的可能性大爆发,这才叫做跨界。这才是真正的在分工界面上的跨越。

161018-23_snr.jpg

最伟大的设计
那么也许你还会问我,这远因和近因所谓第一原理与设计有什么关系?
我想,从凹造型的角度讲可能关系不大,如果只是好看与否,这个单一维度看,的确是没什么关系。可是一个好设计,成功的主要因素很可能都是一些隐性的,看不见的因素,也就是“远因“是底层代码和第一原理。
再举个栗子,我觉得过去几十年来最伟大的设计就是微信那个点赞的按钮(当然微信还是学习facebook的)。

161018-24_snr.jpg

你可能会问那个心形的按钮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啊?很简单,也没有什么好不好看上的考据和研究的价值,但是那个按钮的价值大到惊人,是微信这个产品的重要基石之一。
(好吧,内什么,把蛋在端上来,我们再扯一扯,卧槽,我为什么要说再呢?)

161018-25_snr.jpg

我们在中学的时候就学过,人是一种社会动物。马克思也讲,人就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什么是社会动物?
从前纳粹最残暴的刑罚是单独把人关小黑屋,直至他精神崩溃。也就是说切断这个人所有的社交属性。“给你好吃好喝好住处,但是就不让你见人,没有和人的任何联系“ 于是,很快你就会精神崩溃。

161018-26_snr.jpg

那我们为什么光想想关禁闭这事儿就觉得很残忍呢?
很简单,在进化的过程中,无法取得群体认同的猴子,由于没有分到更多的食物,生病和受伤的时候也没有得到足够的照顾而死亡了。它的基因没有机会传递下来,那么所有活着的猴子的后代身上都有强烈的,获取社会认同的基因。所以社会认同是基因驱动的。你想想,这个驱动势能有多强大?于是你自拍、拍孩子、拍狗、拍美食、炫富、当逗比,这不都是基因在不断的驱动你,让你确认你的社会的认同吗? 所以你看这个按钮多伟大!他用第一原理的远因,深度的绑架了你的底层代码!

360这家公司卖的是什么?
接下来给你再看一个绑架加驱动的精彩例子:

161018-27_snr.jpg

如果我问你:360这家公司卖的是什么?

你可能会回答说是免费的杀毒软件,这个答案也对也不对,其实这家公司卖的是恐惧。或者讲这个公司是经营心理学的大师。
好吧,一如既往的先把蛋扯远点 (好吧好吧,我承认蛋快被我玩坏了)。行为心理学里,有一个重要的认知就是:
人是拥有多个心理层级的。
人是拥有多个心理层级的。
人是拥有多个心理层级的。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些层级好比就是我们身体里预装的APP软件,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会激发不同的预装软件启动运行,占据你的桌面和内存计算资源。所以行为心理学认为,人的偏好和选择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下,优先的选择偏好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一个极限运动的训练场,一位美女的出现,就足以让小伙子们更多的选择那些更冒险的动作,以期展示自己的特别,即使是美女只是静静的站在场地边,就足以激发小伙子内心当中,这个预装在心理系统里,负责约炮的软件(陌陌),当这个软件开始运行,占用了你的流体心智后(内存和CPU),会让你更倾向于冒险,更倾向于让自己看起来特立独行,于是“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161018-28_snr.jpg

那么什么样的心理层级可以让我们产生从众心理呢?
是:安全层级。
它就像是预装在我们心理系统当中的安全软件,负责侦测环境当中的危险信号,避免我们陷入危险之中。
一段黑暗崎岖的小路,或一丝紧张的氛围就足以激发并启动我们预装在内心的安全软件,让我们对一些可能带来不安全隐患的信息格外敏感,让我们的选择更加从众。
实验证明,刚刚看过浪漫爱情电影的情侣(还在“约炮”心理次级中的男女),在接下来的约会中,更愿意选择一个偏僻、小众、浪漫的餐厅;而刚看过恐怖片的情侣(在安全心理次级中的男女)则更多的选择去大众的、主流的、人多的餐厅就餐。也就是说在负责安全的心理层级的主导下我们偏好从众的选项。
那好,我们来看一下心理大师360是怎么干的。首先你打开电脑,360告诉你,你的启动时间打败了多少用户,它开始挑战你的社交尊重次级。然后你的贪嗔痴一起心,于是他就让你做体检,并且体检分值是从满分100分往下扣分,整个界面随着分值倒扣而变色,让我们这些在百分制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格外受不了,同时交互界面警报感十足,360已经强烈的启动了你的安全层级。于是接下来,360告诉你全国有上亿的用户选择了360的一键优化,多少多少的用户选择了某种产品或行为。于是还在安全心理层级的你,在远因的驱使下一定要点那个从众的按钮,于是你的电脑分值开始正增长,你长出了一口气,360又救了你。
那么,看到这里的你,有没有觉得似乎我所聊的设计,以及产品背后的逻辑,和我们习以为常的关于对设计的理解不太一样,对吗?
“T“型的人才
其实,我认为设计不仅仅是那些画图的技能。设计是科学和艺术之外的第三种智慧。所以我觉:未来的设计师一定个"T"型的人才,比如这样:

161018-29_snr.jpg

哈哈哈,吓一跳吧?人生处处有惊喜,老岳开个玩笑而已。
其实是这样的:  

161018-30_snr.jpg
     
设计师一定要产品经理化
我认为在这个新时代,设计师必须要是产品经理。你不但可以跨界,跨分工,也可以跨学科去究竟远因和近因。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必须拥有横向的十八般武艺,还要有竖向的百步穿杨的一招制敌的杀手锏。当然,你的十八般武艺的势能越大,你百步穿杨的本领就越高,设计技能的压强也就会越高。这个有点像是“按图钉”的原理。
当然,产品经理作为协调者,既要听的懂战友同事讲什么,更要听得懂市场用户讲什么,无论它们说了的,还是没说的,你都有倾听的能力以及洞察的了了分明。也就是说对一些隐性的规律要有深刻的洞察和发现。
只有这样你才能统领一个多专业,多学科的团队,能说服用户,也能睡服客户,上的了纳斯达克,也下得了街道办事处。
好了,又一如既往的叨叨了那么多,这次我们先聊了遮蔽性,又聊了遮蔽性带来的管状视野和学习效能的问题,之后我们又聊了学习也是分高端技能和低端技能的,之后我们又说了知识结构,远因近因和第一原理,以及这种知识结构塑造的T型人才。
好吧,最后在这个不聊点情怀就无法出门的时代,我想通过一张图聊一聊我所认知的情怀:

161018-31_snr.jpg
知识、记忆,是面向过去的!
方法、逻辑,是面向现在的!
所以情怀对我来说就是:面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和创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9

回帖

767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767
QQ
发表于 2016-10-19 09: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9

回帖

139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394
QQ
发表于 2016-10-19 15: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34

回帖

184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840
发表于 2016-10-20 17: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8

回帖

149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491
发表于 2016-10-22 09: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4

回帖

1519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519
发表于 2016-12-7 15: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13

回帖

326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3265
QQ
发表于 2016-12-8 14: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主题

364

回帖

460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4608
发表于 2017-1-8 17: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想起了儿时一个故事,大体主旨醋贵!罗里吧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室内设计工具箱

QQ|手机版|Archiver|室内人 ( 辽ICP备05022379号 )

GMT+8, 2024-4-25 13:21

Powered by Discuz! X3.5关于室内人 | QQ:3459039404(客服) | Email:snren_com@163.com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