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原理 你也许会问我,“远因”、“近因”关我毛事?我告诉你,关系很大!因为我个人认为未来设计师必须要向产品经理的方向进化,而产品经理必须打通近因远因,要回到底层代码,要回归初始条件,回归到第一原理。 好吧,一如既往的先让我们把蛋扯得远点,先解释一下第一原理。 有人说如果乔布斯的灵感来自于文科生的直觉。那么马斯克(特斯拉的CEO)的力量来自遵循理科生的逻辑,当年曾主修物理学的马斯克把自己的思想武器归结为“第—原理”式的推理方式,即遵循并运用物理学的思维框架,即把问题还原归纳到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再向上进行推理。 其实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在更早的远古时代,人们都以神话和传说来解释世界,这本质上是—种类比和隐喻式的思维。而古希腊则开始了从“讲故事”到“讲道理”的思维方式的演变。人们用逻辑和概念化的模型和理论来解释宇宙,从而种下了科学的种子。亚里士多德则把这种思维总结为“第一性”智慧。 同样,物理学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反直觉的,因此更富挑战。在马斯克看来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习惯依赖直觉,用类比和归纳进行思维,这样只能是在同样的范畴内积累和堆叠,不断重复和完善已有的模式而不会产生超越性的突破。只有基于“第一原理”的思维框架,才能抓住问题的根本和核心,设想事物应当存在的理想状态,而不是受限于现状,由此推演出产生质变的突破性答案。在马车的时代,用类比的思维只能培育更快的马匹、造出更好的马车,而用“第一原理”的思维框架才能发明出汽车。所以,要想自由创新,首先要了解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遵循“第一原理”,亦可以抓住不同领域之间相通而同构的本质,运用跨界整合的系统性思维创造性地解决根本问题。 (以上蓝色部分文字摘自于晨先生演讲) 正如我第一篇文章里说过垂直边界的消失带来了所谓甲乙方的消失,这个是整个互联网世界的趋势。这其实放在大的社会背景上讲就是:原有横向专业的分工不再那么的重要。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认知,必须回到事物未被分科分工之前的样子。你有没有这种对关键节点的提炼和跨越能力成为了创新和创造的关键。 目前,我并不太认可有些(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所谓的跨界,因为他们的跨界不过是从一个社会分工转换到了另一个社会分工,明明是转行,怎么是跨界?分科,分工的界线还好端端的在那里! 只有你让这条分工的边界和鸿沟消失了,这个原本是边界的地方,生态改变了,更加的繁荣,并且进化的可能性大爆发,这才叫做跨界。这才是真正的在分工界面上的跨越。
最伟大的设计 那么也许你还会问我,这远因和近因所谓第一原理与设计有什么关系? 我想,从凹造型的角度讲可能关系不大,如果只是好看与否,这个单一维度看,的确是没什么关系。可是一个好设计,成功的主要因素很可能都是一些隐性的,看不见的因素,也就是“远因“是底层代码和第一原理。 再举个栗子,我觉得过去几十年来最伟大的设计就是微信那个点赞的按钮(当然微信还是学习facebook的)。
你可能会问那个心形的按钮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啊?很简单,也没有什么好不好看上的考据和研究的价值,但是那个按钮的价值大到惊人,是微信这个产品的重要基石之一。 (好吧,内什么,把蛋在端上来,我们再扯一扯,卧槽,我为什么要说再呢?)
我们在中学的时候就学过,人是一种社会动物。马克思也讲,人就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什么是社会动物? 从前纳粹最残暴的刑罚是单独把人关小黑屋,直至他精神崩溃。也就是说切断这个人所有的社交属性。“给你好吃好喝好住处,但是就不让你见人,没有和人的任何联系“ 于是,很快你就会精神崩溃。
那我们为什么光想想关禁闭这事儿就觉得很残忍呢? 很简单,在进化的过程中,无法取得群体认同的猴子,由于没有分到更多的食物,生病和受伤的时候也没有得到足够的照顾而死亡了。它的基因没有机会传递下来,那么所有活着的猴子的后代身上都有强烈的,获取社会认同的基因。所以社会认同是基因驱动的。你想想,这个驱动势能有多强大?于是你自拍、拍孩子、拍狗、拍美食、炫富、当逗比,这不都是基因在不断的驱动你,让你确认你的社会的认同吗? 所以你看这个按钮多伟大!他用第一原理的远因,深度的绑架了你的底层代码!
360这家公司卖的是什么? 接下来给你再看一个绑架加驱动的精彩例子:
如果我问你:360这家公司卖的是什么?
你可能会回答说是免费的杀毒软件,这个答案也对也不对,其实这家公司卖的是恐惧。或者讲这个公司是经营心理学的大师。 好吧,一如既往的先把蛋扯远点 (好吧好吧,我承认蛋快被我玩坏了)。行为心理学里,有一个重要的认知就是: 人是拥有多个心理层级的。 人是拥有多个心理层级的。 人是拥有多个心理层级的。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些层级好比就是我们身体里预装的APP软件,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会激发不同的预装软件启动运行,占据你的桌面和内存计算资源。所以行为心理学认为,人的偏好和选择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下,优先的选择偏好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一个极限运动的训练场,一位美女的出现,就足以让小伙子们更多的选择那些更冒险的动作,以期展示自己的特别,即使是美女只是静静的站在场地边,就足以激发小伙子内心当中,这个预装在心理系统里,负责约炮的软件(陌陌),当这个软件开始运行,占用了你的流体心智后(内存和CPU),会让你更倾向于冒险,更倾向于让自己看起来特立独行,于是“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那么什么样的心理层级可以让我们产生从众心理呢? 是:安全层级。 它就像是预装在我们心理系统当中的安全软件,负责侦测环境当中的危险信号,避免我们陷入危险之中。 一段黑暗崎岖的小路,或一丝紧张的氛围就足以激发并启动我们预装在内心的安全软件,让我们对一些可能带来不安全隐患的信息格外敏感,让我们的选择更加从众。 实验证明,刚刚看过浪漫爱情电影的情侣(还在“约炮”心理次级中的男女),在接下来的约会中,更愿意选择一个偏僻、小众、浪漫的餐厅;而刚看过恐怖片的情侣(在安全心理次级中的男女)则更多的选择去大众的、主流的、人多的餐厅就餐。也就是说在负责安全的心理层级的主导下我们偏好从众的选项。 那好,我们来看一下心理大师360是怎么干的。首先你打开电脑,360告诉你,你的启动时间打败了多少用户,它开始挑战你的社交尊重次级。然后你的贪嗔痴一起心,于是他就让你做体检,并且体检分值是从满分100分往下扣分,整个界面随着分值倒扣而变色,让我们这些在百分制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格外受不了,同时交互界面警报感十足,360已经强烈的启动了你的安全层级。于是接下来,360告诉你全国有上亿的用户选择了360的一键优化,多少多少的用户选择了某种产品或行为。于是还在安全心理层级的你,在远因的驱使下一定要点那个从众的按钮,于是你的电脑分值开始正增长,你长出了一口气,360又救了你。 那么,看到这里的你,有没有觉得似乎我所聊的设计,以及产品背后的逻辑,和我们习以为常的关于对设计的理解不太一样,对吗? “T“型的人才 其实,我认为设计不仅仅是那些画图的技能。设计是科学和艺术之外的第三种智慧。所以我觉:未来的设计师一定个"T"型的人才,比如这样:
哈哈哈,吓一跳吧?人生处处有惊喜,老岳开个玩笑而已。 其实是这样的:
设计师一定要产品经理化 我认为在这个新时代,设计师必须要是产品经理。你不但可以跨界,跨分工,也可以跨学科去究竟远因和近因。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必须拥有横向的十八般武艺,还要有竖向的百步穿杨的一招制敌的杀手锏。当然,你的十八般武艺的势能越大,你百步穿杨的本领就越高,设计技能的压强也就会越高。这个有点像是“按图钉” 的原理。 当然,产品经理作为协调者,既要听的懂战友同事讲什么,更要听得懂市场用户讲什么,无论它们说了的,还是没说的,你都有倾听的能力以及洞察的了了分明。也就是说对一些隐性的规律要有深刻的洞察和发现。 只有这样你才能统领一个多专业,多学科的团队,能说服用户,也能睡服客户,上的了纳斯达克,也下得了街道办事处。 好了,又一如既往的叨叨了那么多,这次我们先聊了遮蔽性,又聊了遮蔽性带来的管状视野和学习效能的问题,之后我们又聊了学习也是分高端技能和低端技能的,之后我们又说了知识结构,远因近因和第一原理,以及这种知识结构塑造的T型人才。 好吧,最后在这个不聊点情怀就无法出门的时代,我想通过一张图聊一聊我所认知的情怀:
知识、记忆,是面向过去的! 方法、逻辑,是面向现在的! 所以情怀对我来说就是:面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和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