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 发表于 2013-6-13 22:36:00

人际交往距离

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着相互间自我空间的范围。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人们的个体空间需求大体上可分为四种距离:公共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亲密距离。<br/><br/><strong>第一种公众距离</strong>(Public Distance),可以到360cm那么远。一般适用于演讲者与听众、彼此极为生硬的交谈及非正式的场合。在商务活动中,根据其活动的对象和目的,选择和保持合适的距离是极为重要的。<br/><br/><strong>第二种社交距离</strong>(Social Distance),大概是120~360cm,就像隔一张办公桌那样。一般工作场合人们多采用这种距离交谈,在小型招待会上,与没有过多交往的人打招呼可采用此距离。<br/><br/><strong>第三种个人距离</strong>(Personal Distance),大概从45cm~120cm,就像伸手碰到对方那样,虽然认识,但是没有特别的关系。这是在进行非正式的个人交谈时最经常保持的距离。和人谈话时,不可站得太近,一般保持在50cm以外为宜。<br/><br/><strong>第四种亲密距离</strong>(Intimate Distance),从45cm~零距离,一般是亲人、很熟的朋友、情侣和夫妻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无权进入亲密距离的人闯入这个范围时,会令人不安。在拥挤的公共汽车、地铁和电梯上,由于人员的拥挤,亲密距离常常遭到侵犯。于是,人们尽可能地在心理上保护自己的空间距离。在西方,当你在电梯或者公共交通工具里碰到拥挤的局面时,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你不能同任何人说话,即使是你认识的人;你的眼神必须始终避免同他人眼神的接触;面部不能有任何表情;人越拥挤,你的身体越不能随意动弹;在电梯里,你必须看着头上的楼层号码等。

芭芘鲑 发表于 2013-6-14 08:26:00

哦,学习了,谢谢楼猪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际交往距离

室内设计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