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隼 发表于 2003-1-17 18:25:00

阳光.空气.水 /高瞻远瞩[转帖]

以下是“阳光.空气.水 ”(abbs斑竹)的一段话,我觉得很发人深思。我们该回想一下我们走过的路了。希望大家有所感悟。


阳光.空气.水 (著)

.......
二是我也借此机会,整理一下从事室内设计工作七年以来紊乱的思维。
      艺术——建筑——室内,如果需要排序,我会这样排。长期以来,在国内有这样的争论:1.建筑是一门艺术学科还是一门技术学科;2.室内设计是一门建筑学科还是一门艺术学科。实际上勿庸置疑的是,艺术是包罗万象的,从有了人类,艺术就诞生了,建筑也随即诞生了,至今有许多无名的艺术作品仍然是人类文化宝贵的遗产。建筑作为一门学科,最早诞生于巴黎国立美术学院,而至今为止,几百年来,它虽然从美术院校里分离出来,但仍然是归类于艺术类学科,而建筑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类别,并没有太多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的结构,力学等技术类学科,是完全为了建筑这门艺术服务的学科,最终目的,是用来支持建筑师的思想,去体现建筑的灵魂,而建筑的魅力也在于此——综合了众多的学科去创造一个适合人居住的环境。问题在于,当我们喋喋不休的争论的时候,最终目的始终未有明确。作为最原始的精神,真正的应该把建筑当作雕塑来看待,雕塑是雕塑家心血和神思的结晶,现代建筑则是技术和艺术的结晶。
      现状是,国内的大部分教育,采取一种模棱两可的教育方式:从小起,我们就严重缺乏对艺术的教育,而应用到建筑学上,就更显修养不够,而艺术修养的缺失,造就了大批垃圾建筑的产生,这并不是建筑师的错,问题在于全民的艺术修养的缺乏,部分优秀的建筑师则在观众面前曲高和寡。问题在于往往我们认为如何如何好的方案被否定以后,会忿忿不平,大叹无伯乐识马焉,实际上,方案没有最好的,只有不断完善的,最终的结果往往与最早的想法有很大的差别,这也是一个方案从最初的构想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即便被全面否定,也是正常的,因为手段不止一个,有无数个;完善的也会有若干个,这也正是建筑艺术的魅力所在。
      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工作人员,在这里谈建筑,是必须的,是因为建筑与室内的血脉相承,艺术庞大而复杂的包含和日新月异的技术。
      作为室内设计,在国内已经完全走入了一个怪圈,成为一个主流形式至上的行业。最初的设计,沦为技术的奴隶,九十年代初,最多的问题就是:隔墙做法,墙裙做法,顶棚做法等等。而其后,则沦为装饰的奴隶:贴如何样的墙纸,吊如何样的灯,铺如何样的地板,而设计本身则丧失了灵魂,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必要的技术和手段,道理其实很简单,这就像雕塑家整天在研究材料和技术,而不去创作一样,他就不可能创作出杰出的作品。
      建筑本身最讲究的就是美观和实用性。作为人的生活环境的一部分,空间的划分和构造是一个建筑的灵魂,也是设计师思想体现之处。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概念的延伸,在此,我无法准确定义室内设计,法文中的“Architecture Intérieure”准确的表明了它的建筑性,我想室内建筑设计或建筑室内设计更贴切一些——同样的魅力也展示出来,你需要有几门以上的综合知识,美术、建筑、技术等等,但如何去训练我们的思维?这一点,(在艺术类别上,建筑学或室内建筑学上是相同的)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技术,不是色彩,也不是任何别的东西,是激发你创造力的欲望,在明确功能的基础上,去展现你的创造力, Structure(构造)是第一步,是框架,是基础,如同人类的骨骼,其他附着于表面的东西是必需的,但不是你最先应该考虑的,我这里所说的构造不是力学意义上的,而是对整个空间的划分,对形体的塑造,一个室内建筑师的任务是对一个原有建筑空间与形体的再创造,赋予他新的灵魂,再去细化每个空间的空间,这一点,在许多大型建筑上,很多建筑师也去做了,他们深入细致地去做每一处,使一幢建筑趋于完美,使之成为一体,而他的魅力在于此,你深化细致到每个赏心悦目的角落,使之纯然成为艺术品。
      在欧洲,室内专业依然放在美术院校里,但已经与传统的美术教育截然不同,已经发展为一门综合学科,完全站在了艺术和技术结合的角度。
      计算机绘图在近几年飞速发展,对室内设计行业造成了重大冲击。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工作人员依靠计算机工作,在相当长的时期,“效果图”三字似乎成为室内设计行业的代名词,直至现在。或许这也是中国室内设计行业的必经之路?这一点,我不太清楚,不过相信会渐渐明朗。在ABBS上,大量的计算机绘图贴上来,而室内设计论坛上也有列入精华的贴子“手绘没有出路了吗?”我认为这是个相当大的误区,这一切,都不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无论是计算机绘图还是手绘,都是要表现设计师的思想。有一点是肯定的,你可用手和纸笔表达的,不是计算机可以代替的,因为你的机器会束缚你的思想,你可以用它作为辅助工具,但你千万不可以依赖它。
      这一点,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美国和欧洲,计算机绘图技术的飞速发展只是使设计师多了一个辅助工具,并没有产生重大的影响。在相当的时期内,我曾经完全依靠计算机工作,使我不能离之,我也曾绘制了无数效果图,因为那时我认为效果图是水准的体现。但现在,我想对所有来到ABBS的人说,在设计的时候,试图抛开你的计算机,用大脑进行工作吧!
      室内设计师要体现的,正是小空间,大文章,千万不要拿到图纸,想的就是如何根据业主的要求隔几道墙,顶上该放什么,地上墙上该放什么,如果你真的想这样做,就请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室内装饰师或是去开个装饰材料店什么的,但千万不要冠以室内建筑(设计)师,那样你一定会有所建树——在你从事的行业里。


[此贴子已经被snren于2003-1-17 18:25:57编辑过]

疾隼 发表于 2003-1-17 18:29:00

sh_yy0508(著)

确实现在的室内设计走进了一个怪圈,好象你是做室内设计的就一定要会效果图,不会效果图的就不是做设计的,效果图现在成了一个衡量设计好坏的重要因素,可我们大家都是做这行的“专业”人士啊,大家都知道效果图的真正用途啊----给不懂设计的人来阐述设计师的观点的一种手段和方式。
    还有的问题就是象楼上的说的那样,在国内做设计真的是很矛盾的事情,其实自己不要想怎么做这个设计,只要你明白了甲方的意图,那你的设计就可以了。因为这是甲方的想法。但不管怎么样,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对这些不正常的现象给予重视和关注,否则到最后只会害了我们自己!!!!!!!!!!!!

iamgaomao1 发表于 2003-1-17 19:47:00

发人深思啊哎现在的这个东西 谁能说的准啊 我的QQ是20398094大家加我啊

长川 发表于 2003-1-18 22:00:00

现在的设计不是用心去设计啊,而是“程序”来设计啊,把该有的东西往里一套就是设计,我们还是个设计师吗。提醒大家一下,设计师是干什么的???
电脑是什么啊?工具啊,工具的意思是什么啊~!是来表达我们心里的想法啊。不要过于依赖电脑。

koko 发表于 2003-1-22 11:06:00

整篇文章都看完了,感触很多,想说的同样很多。我对建筑知之甚少,但对建筑很感兴趣。我同意文中的一些观点,但有些方面却不敢苟同。

文中提到建筑就是艺术,这无可厚非,但问题出在后面的文句。
“Structure(构造)是第一步,是框架,是基础,如同人类的骨骼,其他附着于表面的东西是必需的,但不是你最先应该考虑的”。
既然是艺术,就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作思维也应该是不尽相同,如果事先规定先考虑什么,后考虑什么,那还叫什么艺术?艺术就意味着思维无拘无束,天马行空,要是每个人都按程序思考的话,也就不会有毕加索,不会有达利,不会有塞尚。记得抽象画大师蒙得里安曾经说过,“当我进行创作时首先考虑的是色彩,如果先规定了线框在向其中注入色彩,那么这样的画是没有生命的,是贫乏的。”
当然,这是蒙得里安的看法,其他画家未必都这么创作,但这就是艺术,因人而异。建筑也是一样,国外的优秀建筑层出不穷,这决不是每个设计师都按程序设计所出现的局面。优秀作品的产生不是靠循规蹈矩,是靠创新,靠另类思维反传统思维。也许会有人说,另类思维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一个过程,没错,但这就是文章的另一个自相矛盾之处。

引自文中“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美国和欧洲,计算机绘图技术的飞速发展只是使设计师多了一个辅助工具,并没有产生重大的影响。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国外对于计算机绘图不是很重视,它只不过是工具。但只说对一半,是辅助工具不假,但没有产生重大影响就纯属作者观点了。君不见国外的建筑效果图已经达到什么样的境界了吗?说效果图是照片,相信没有人反对,国外对于作为辅助工具的计算机绘图的研究,使用已经远超国内了吧?老外有好的设计,更有好的表现手段。而国内能做出照片效果的人少之又少,也许作者就是其中之一,但他却不赞同别人研究计算机绘图,你走过的路不让别人走,目的何在?怕竞争?怕威胁?如果作者不在能做出照片效果的人之列就更不应该了,不说设计,你作的图都赶不上把计算机绘图作为辅助工具的老外,还有什么好说的?只能解释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

引自文中“艺术修养的缺失,造就了大批垃圾建筑的产生,这并不是建筑师的错,问题在于全民的艺术修养的缺乏,部分优秀的建筑师则在观众面前曲高和寡。”
不知作者对建筑之外的东西了解多少,但就这句话就有很多不妥之处。艺术是没有国界没有限制的,它在所有人心中都是共通的。美,多种多样,但它却有一个共通的标准,不是全民艺术修养缺乏,而是你没有能力达到他们所需的标准,正所谓“大智若愚”,如果你没有大智慧(设计)是没有能力去满足全民需要的。每年举办的各类艺术展示展览都有很多,看展览的人都是专业人士吗?未必吧?但为什么这些展览能吸引大众参观?只能说艺术家厉害,他们知道人们需要什么?更知道如何将自己的艺术融入大众之中而又不失其原有灵性与艺术感觉。以后如果在认为“曲高和寡”时,是否应先想想,自己是不是某些地方做的不够到位。你是设计师,但你的任务不是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而是把自己的创作欲望与客户的要求相结合,找到二者的临界点,并把它表现出来,我想作者大概是没找到这个临界点吧?
说个中国广告在嘎那广告节评奖上的遭遇。广告节上所有获奖作品均为国外作品,国内无一获奖。国内负责人找到大会评委,陈诉事实,认为评奖不公平,因为所有评委均为外国人。国外评委反问了国内负责人一句话,“大会获奖的作品当中,你看到哪个作品有台词吗?”这个人立刻哑口无言。
再补充点,如果自己的效果图做的不够好,不要用“效果图只是辅助的,设计才是第一”之类的话来作借口,不足就是不足,应该想办法弥补而不是找借口。并且,如果效果图是给不懂设计的客户看的,就更应该做的出色了,因为客户看不懂设计,但他们却知道效果是不是他们想要的。如果实在觉得我就是作设计的,不想与作效果图的同流合污,那也简单,雇一个专职作效果图的好了,但除非你是老板,否则很难实现的。
我是个门外汉,却说了这么多,不知我会不会被大家的口水淹没,但,我不下地狱谁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2 11:06:26编辑过]

zxy 发表于 2003-1-29 00:19:00

KOKO我支持你
好设计师必须能做好效果图,以前是手绘,现在是电脑没办法时代进步了,你们可以手绘,市场好小,不知你们参于过竟标吗?这几年手绘好少,以后的趋势是环游动画,大家努力吧

xxuuparkson 发表于 2003-2-3 17:09:00

在甲方与你之间沟通的桥梁是思维还是利益,或者哪个更大更偏重一些.甲方的使用意图也不完全与你的设计思想发生矛盾的,不过在实际中两者的结合却占据了大部的精力...

hk2002 发表于 2003-2-9 17:48:00

我是搞环艺的对建筑还了解不深可是对楼上KOKO看法有些不同我也很喜欢蒙得里安可是他在创作时就没有1 2 3么他自生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人的大脑对事物的反因和理解就会有一定的过程,所以不可能一次就完成的,有些虽然不明现可是还是有的。这和蒙得里安的思想不矛盾,先有色 再有匡 匡限色 色定匡反来副去,这就是过程,不知你有没有看过大师门的草图会就很容易理解的
    第2 你懂建筑么,不懂的话就不要去误倒别人,中国的cg效果和人才在世界上多是排的上榜的,中国差的不是技术和能力,是创造力和钱,所以我们重视因是创造力,没有创新的能力,就没有职革当设计师
    你说艺术是没有国界没有限制的,它在所有人心中都是共通的。美,多种多样,但它却有一个共通的标准,不是全民艺术修养缺乏,而是你没有能力达到他们所需的标准,正所谓“大智若愚”,这句话有到理可是在每年举办的各类艺术展示展览中能捧着奖杯走出来的你就没看到么
   最后我对那些认为评奖不公平的朋友说一句,是否是自己定的不是别人说好就好的。

koko 发表于 2003-2-12 08:51:00

呵呵,终于有人提出异议了。

    不知你是否仔细看了我的帖子,如果看了,就该知道,我并没有说蒙得里安的方法就是标准,他只是现象之一。而你所说的蒙得里安创作时的1 2 3,创作的过程,那不是规则,更不是铁则,它只是习惯。而原文作者所述,也可以理解为作者的习惯。即是习惯,就该是因人而异且带有一定主观性。不同的人,习惯也许截然不同,甚至恰恰相反。原文章也只是作者用主观的习惯去论述客观的事实,并不具有权威性,希望大家用怀疑的目光去看待。当然,面对任何事物都应如此,只有会怀疑才会思考。

    引自“中国的cg效果和人才在世界上多是排的上榜的,中国差的不是技术和能力,是创造力和钱”
呵呵,你的这句话是否可以理解为中国在世界上排上榜的都是凭的技术呢?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排上榜的都是些熟练工呢?这是荣誉?还是悲哀?
在者,CG不等于效果图。是两回事。不过效果图都不行,CG就更不行了。
   “中国差的不是技术和能力,是创造力和钱”
你不觉得这句话有些牵强有些弱不禁风吗?你认为中国的CG技术可以媲美欧美,日本吗?你没见到被吹捧的飞上天的国产CG女主持的尊容吗?骗骗电脑盲倒还可以。和国外比起来,还幼稚的很。不知你看过多少国外的CG动画?这方面最酷的是日本,CG电影《最终幻想》看过吗?就效果而言,超过欧美,但在日本的来说,也只是中上等,不是最好的,namco公司的CG看过吗?那才是最棒的。。但就这已经令国内无法望其项背了。
诚然,国外大片的投资很多都过千万美元,但如果同样的投资投到国内,决不会有导演敢接拍这样的影片。因为,国内差的不只是钱,创造力,技术,能力各方面都欠缺的很。呵呵,不要告诉我《英雄》就是过千万的大制作,在国内都褒贬不一的东西,在国外更吃不开了。大片不是用钱来衡量的。
   

    引自“每年举办的各类艺术展示展览中能捧着奖杯走出来的你就没看到么”
呵呵,这句话道出了曲高和寡的原因。也道出了人性的丑陋。因为评委不是观众,而是业内人士。他们有很多理由不去认可大众喜爱的艺术作品。首先,他们自认是专家,如果大家都看好的作品,自己虽然也认为不错,但如果也去认可那岂不是不能显示出自己的专业性,权威性?所以,对于这样的作品……PASS。再者,他们是用专业眼光去衡量作品,而受大众喜爱的作品是专门为大众创作的,其中必定会稍嫌缺乏些纯艺术的东西,这也是这种作品被淘汰的原因。再有就是有些作品是专门针对评委创作的,目的在于评奖,这样的作品获奖几率当然要高很多。所以,捧着奖杯走的人未必就是最好的,还得看从哪个角度来衡量了。

   
    引自“是否是自己定的不是别人说好就好的”
这句话是否可以用阿Q精神来形容呢?落选就是落选,如果再认为你说我的东西不好是你不识货,那和阿Q有和分别?评奖是自己去的,没人强迫,既然去了,就证明你认可大会的权威,就该尊重评委,失败了不是去找借口而应该在自身寻找不足,并改正,这才是正道。


    说到误导,你太高抬我了。这里是论坛,不是教科书。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目的在于交流,谈不上谁误导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2-12 8:59:38编辑过]

kk+00 发表于 2003-2-22 17:21:00

各位的口水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态一字一字看完的,毕竟类似这样的纯专业贴子不太多.大多数的人都在玩世不恭(抑或是想逃避一些较为沉重的现实罢).现实的国情和现实的社会状况使得我们的肩上大大小小都有一副十字架(仅对于有责任感的人来说)。要想超跃,首先得先学会,不然还谈什么风格(个性)?------不论是设计还是效果图.
再次感谢各位!!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阳光.空气.水 /高瞻远瞩[转帖]

室内设计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