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经济系的学生都知道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比,这种关系称之为需求定律,也就是说同样一种东西,价格高的时候销量会低,当他的价格下降的时候销量会变高。
但是对某些商品和服务而言现实的情况是往往与之相反,有的时候你的价格越高,大众趋之若鹜,买的人就越多,而这种情况就被称之为,凡勃伦效应。
根据凡勃伦效应的说法,究其原因跟人类追求自身的身份与地位的欲望有关系,他把这种欲望分成了两种,一种是金钱竞赛,想在别人那里证明自己属于上流阶级,(比方各种炫富,各种土豪)第二是歧视性对比,就是不想被别人认为自己属于较低的阶层,(比方各种装逼,各种“高贵冷艳”)。
想想这几年中国人从奢侈品的各种包,到加价才能购买预定的各种名车。好像是你的东西越贵,买的人就会越多,就会有足够的富人去追捧你,我就曾经真心的被一个有钱朋友的话碎过节操,他高冷痛心的对我讲:你造吗,在中国做有钱人太他妈累了,买什么都他妈的排队….
其实,如果用马斯洛的心理学需求来分析凡勃伦效应的话,你会发现这些奢侈品牌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身份认同。他们其实买的不是包,而是一种身份认同的标签,也就是传说中的“证明你的逼格”。
帮助用户证明自己这招,在现在的广告和产品定位以及营销传播当中屡屡的被当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使用。比方说当年的老罗英语的逼格就是:“有思想的年轻人都来老罗英语”。 再比方说,用苹果产品的人自认为逼格就比使用三星的要高,同样的道理要是我们设计一个酒店呢,一把椅子呢?再或是一套餐具?我们怎么来通过设计打造可被证明的逼格?
………………………………………………………………………………………………………………
还记得前段时间的那个段子吗。“看看巴黎车展上的车模,高贵有气质。再看看国内车展上的车模,除了没底线的脱,剩下的也没什么了。——国外的理念是:“像她这样的人才能开这样的车”,而国内是“开这样的车才能干她这样的人”
ps:转载请注明,作者为成象设计--岳蒙
|
|